跳到内容
发布时间:2023-02-22
文章分类:编程知识
投稿人:赵颖
字号:
默认 |
大 |
超大
打印
1.再次出现在聚光灯下的原因
1.1.基本思想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历史
1.2.大数据
1.2.1.以PB计量的大数据
1.2.2.当前互联网中流量最大的部分是移动流量
1.2.3.物联网(Internet of things, IoT)流量取代移动流量成为互联网流量的主流,这种情况还会进一步加剧
1.3.异构环境
1.3.1.移动设备
1.3.2.运行着数千个多核处理器的云端集群
1.4.使用模式
1.4.1.用户期望毫秒级的响应时间
1.4.2.希望应用百分之百时时刻刻都在线
2.反应式编程
2.1.一种利用反应式流的编程技术
2.1.1.以异步方式处理潜在无边界数据流的标准技术
2.2.以异步的方式处理、整合来自不同系统和源头的数据流
2.2.1.比线程更轻量级
2.2.2.提升了创建并发以及异步应用的抽象层次
2.2.3.任务能以异步的方式运行
2.3.可以构建单一组件或者应用
2.4.协调多个组件,将它们搭建成一个反应式系统
2.5.主线程池中运行的线程执行的都为无阻塞的操作
2.5.1.确保所有的CPU核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利用
2.6.不要在主事件循环中添加可能阻塞的操作
2.6.1.所有I/O密集型的操作
2.6.1.1.访问数据库或文件系统
2.6.1.2.调用远程服务
2.6.2.无法预测何时能够结束
2.6.3.可能消耗比较长时间的事件
2.7.开辟独立的线程池用于执行阻塞式操作
2.7.1.为CPU密集型和I/O密集型的操作分别创建单独的线程池
2.7.2.更精细地监控不同类型任务的性能
2.7.3.更好地配置和调整线程池的规模
2.7.4.更好地适应业务的需求
2.8.背压
2.8.1.发表-订阅模式下的一种常见的流量控制机制
2.8.2.提供了一种协议,可以在不阻塞线程的情况下,避免数据接收方被压垮
2.8.3.避免流中事件处理的消费者由于处理速度较慢,被一个或多个快速的生产者压垮
2.8.4.组件需要一种方式来向上游生产者反馈,让它们减缓生产速度
2.8.5.告诉生产者它在接收更多数据之前,在给定的时间内能够接受和处理多少事件
3.Flow类
3.1.java.util.concurrent.Flow
3.1.1.Java 9
3.2.所有实现该接口的库需要遵守的合约
3.2.1.使构建于不同的反应式库之上的应用间能相互协调、相互理解沟通的通用语言
3.2.2.接口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构建你的程序思维
3.2.3.并不能帮你更快地完成程序设计
3.3.标准化使得不同库之间互通和调用成为可能
3.3.1.Akka
3.3.2.RxJava
3.4.发布-订阅”模型
3.4.1.发布者(Publisher)
3.4.1.1.顺序事件的提供者
3.4.1.2.事件的数量可能没有上限
3.4.1.3.受背压机制的制约
3.4.1.4.按照Subscriber的反馈进行元素的生产
3.4.1.5.Java函数式接口
3.4.2.订阅者(Subscriber)
3.4.2.1.把自己注册为该事件的监听方从而完成对Publisher事件的注册
3.4.3.订阅(Subscription)
3.4.3.1.流量控制,包括Publisher与Subscriber之间的背压都是由Subscription管理的
3.4.3.2.cancel()方法的实现必须是幂等和线程安全的
3.4.3.2.1.调用它一次与重复调用多次的效果是同样的
3.4.3.2.2.任何对Subscription的额外调用都不会有副作用
3.4.4.处理者(Processor)
3.4.4.1.反应式流中事件的转化阶段
3.4.4.2.转换数据
3.4.5.所有方法都返回void,从而确保它们能以完全异步的方式实现
4.RxJava
4.1.应用最广泛的反应式库
4.1.1.诞生于Netflix
4.1.2.对微软.Net环境中反应式扩展(reactive extension, Rx)项目的迁移
4.1.3.比Java 9的Flow API更方便
4.1.3.1.更加丰富的函数集
4.1.3.2.更灵活地对流进行整合、创建以及过滤操作
4.2.io.reactivex.Observable
4.2.1.不支持背压
4.2.2.适用于
4.2.2.1.用户接口事件(譬如鼠标移动)
4.2.2.2.流元素不超过一千个
4.2.2.3.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事件流
4.2.2.4.无法背压或不常发生的事件时
4.2.3.onSubscribe方法需要一个Disposable参数
4.2.4.只在需要Observable的额外结构时使用Observable,否则就应该继续使用它的Publisher接口
4.3.Subscriber可以通过request(Long.MAX_VALUE)调用关闭背压功能
4.4.just()工厂方法
4.4.1.将一个或多个元素转换为Observable
4.5.interval工厂方法
4.5.1.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发出事件
4.6.blockingSubscribe方法
4.6.1.调用当前线程(在这个例子中就是main函数所在的线程)的回调函数
4.7.弹珠图
5.反应式宣言
5.1.2013年至2014年间发起
5.2.开发反应式应用和系统的规范
5.3.Jonas Bonér、Dave Farley、Roland Kuhn和Martin Thompson
5.4.响应性
5.4.1.反应式系统的响应时间很快
5.4.2.响应时间应该是稳定且可预测的
5.4.2.1.用户才能明确地设定他的预期
5.4.2.2.增强用户的信心
5.5.韧性
5.5.1.系统在出现失败时依然能继续响应服务
5.5.1.1.组件运行时复制
5.5.1.2.从时间(发送方和接受方都拥有相互独立的生命周期)和空间(发送方和接收方运行于不同的进程)维度对组件进行解耦
5.5.1.3.任何一个组件都能以异步的方式向其他组件分发任务
5.6.弹性
5.6.1.应用的工作负载
5.6.2.有能力自动地适配和服务更大的负荷
5.7.消息驱动
5.7.1.组件间的松耦合
5.7.2.组件隔离
5.7.3.位置透明性
5.7.3.1.实现韧性的决定性要素
5.7.3.2.使得系统能够依据当前的负荷情况,对应用进行复制或者自动地水平扩展
5.7.3.3.位置无关的扩展也是反应式应用(异步、并发、即时松耦合)与反应式系统(凭借位置透明性从空间角度解耦)之间的另一个区别
6.反应式应用
6.1.主要对临时数据流进行处理
6.2.事件驱动型
6.2.1.事件会被所有注册了该事件的组件接收
6.3.异步、并发、即时松耦合
7.反应式系统
7.1.多个独立应用可以像一个单一系统那样步调一致地工作,同时其又具备良好的扩展性
7.2.各个应用也是充分解耦的
7.2.1.即使其中某一个应用发生失效,也不会拖垮整个系统
7.3.用于构造应用以及协调组件间的通信
7.3.1.以异步的方式发送和接收的,这种方式有效地解耦了发送方与接收方
7.4.消息驱动系统
7.4.1.消息往往是直接发送给某个单一目标的
7.5.组件间完全的解耦合既是实现有效隔离的必要前提,也是保障系统在遭遇失效(韧性)和超大负荷(弹性)时仍能保持响应的基础
7.6.韧性更偏向于容错
7.6.1.系统不只要能优雅地降级,更重要的是能通过隔离失效组件,将系统重新拉回健康状
7.6.2.失效节点的管理可以不受失效组件自身的影响,在一个安全的上下文中进行
7.7.凭借位置透明性从空间角度解耦
7.7.1.反应式系统的所有组件都可以和其他任何服务通信,无须顾忌接收方在什么位置